从4个层面谈谈设计的价值意义是什么

最近,我在看一部电视剧叫《底线》,这部电视剧结合最近几年发生的真实案例,经由最高法院一起改编,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我也不例外被吸引了。

让我有个特别深的感触:这部电视剧具有很深的意义,他的意义不是偶像明星、剧情拍摄,而是具有法律普及教育意义,从认知上改变了普通老百姓对法律的浅层了解。

过去,我们对法律认知来源于香港片的情景片段,对触及法律的事情也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而这部电视剧却让很多人对法律普及,如何在工作上保护自己的权益,对纪律和人性等等有了更多的认知。

他的意义价值在于对整个社会,老百姓有更深的普及提高法律认知的价值。

这也让我不禁想到,设计师在工作中的价值是什么?这也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是工作数量?还是社会认同?还是公司商业变现?

今天,我从岗位、团队、公司、社会及行业几个方面来谈谈设计的价值意义是什么?

1、设计师对岗位价值的影响:内容不等于价值

从4个层面谈谈设计的价值意义是什么

无论是个人贡献者还是团队贡献者,很多人很容易把工作内容混淆为价值。比如有的人抱怨在工作中干了很多活,却涨薪时没有自己,不理解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是从本质上混淆了内容和价值的区别?在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来区分什么是岗位内容?什么是岗位价值?

例如:

a、完成了10个基金页面设计。

b、完成了1 套基金模板设计,提升10个基金页面设计效率80%

从ab两个示例,我们可以看出a指的是工作内容,代表的仅仅是职责岗位内容。而b是价值,有80%可量化的数据表现。

在职场中,很多人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岗位内容里,像一个每天8小时的运转马达:今天完成3个设计需求,明天完成4个设计需求。最后的结果是,需求做了不少,但被评为贡献一般。

这是为什么?我想大多数人看到这里就会很疑惑。

谈到价值?毋庸置疑就和收益挂钩的,这个概念在销售团队很好理解,比如销售额100w,给公司带来50%超额利润。

这里的50%的超额利润是岗位内容之外的,也就是说100w是岗位要完成的任务,谁干都可以干完,但是能突出个人能力的不是这个活干完了没有,而是谁带来了50%超额利润这部分。这才是突出我们的个人价值、能力优秀、工作业绩的部分。

我们把业绩转化成设计师角度来看,也就是这个设计价值在哪?如果仅仅是完成了需求设计,它只属于岗位内容。但如果设计完页面后,提炼出了一套模板可以提升个人效率80%,这个提升效率80%就是业绩、亮点、设计价值部分了。

总之,我们不难看出价值是超出岗位内容的部分,他更多强调的是贡献部分、体现的是能力优秀or普通。我们在工作中想要有良好的表现,就要关注在凸显价值贡献部分,而不是关注在自己完成了多少体量的岗位内容。

2、  设计师对团队价值的影响:个人赋能团队

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岗位的事,而是需要跨部门,团队共同协作完成一个目标。

设计师在团队中的价值,取决于处在什么样的设计流程中?什么样的工作效率?什么样的交付结果?什么样的目标?

因此,对于一个复杂的组织或者团队,可能每天面临的外部需求及内部需求池会有很多个,而设计价值在团队的作用在于突破当前团队的局限,赋能一个团队的产生结果。

我们还是拿1个销售团队(5人组)来举个例子:

a、普通员工一年可以创造出20w销售额,一个5人团队100w总销售额。

b、一套好的销售工作流程,好的效率,方法价值观的优秀员工1年可以创造出卖100w销售额。

c、优秀员工赋能一个团队一年可以创造出500w销售额,相当于提效5倍。

看到这个例子我们就不难发现,团队靠个人能力累加只能发挥出100w的价值,而优秀员工赋能团队,提炼好的工作流程,好的工作效率,交付质量,因为个人能力精进,善于提炼好的方法,个人可以赋能团队,创造5倍价值。

我们转化成设计师角度来看,也就是这个设计师对团队的价值凸显在哪?在于设计师在工作中善于观察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优化设计工具、明确交付质量、提升设计水平等等。

3、  设计师对业务商业价值的影响:平衡艺术与商业

实际上,在现实中设计师能交付一个基本符合质量要求的设计内容就已经很不错了,更不用说思考商业业务的价值。但终归我们要清楚明白的一点是:任何一项设计任务,背后都是来源于商业性质。

设计不是艺术,他不是为了满足欣赏需求,而是背后为业务、商家进行商业活动的。我们的设计内容不仅要满足用户的认知、习惯,还要满足业务的拉新、促活、转化、成交等的目的。

这其中让很多设计师矛盾的点就在于:如何平衡设计作品与商业目的?也就是究竟该重视设计效果还是重商业价值?设计在商业活动中能发挥多大价值?比如一个icon的位置,一个按钮的增加,一个页面的冷暖色能给这个商业活动带来多少收入的提升?

事实上,我认为一个很现实的结论就是:单谈设计价值有限,需要结合整体赋能各个环节。这就像《斗罗大罗》里的有着极强辅助技能的宁荣荣,没有厉害的唐三、小白、胖子等魂师,宁荣荣的辅助技能就没有施展的空间。

所以,要想一个好的优秀设计作品展现更好的设计价值,是需要一个好的前置背景:流程、团队协作、用户、好的商业策划、好的市场形势等等共同促成。

如果设计的图形抛开背后的商业行为,单纯一个icon的价值就是:展示欣赏。这让我想到一个情景:一个快要倒闭盈利能力镁矿的公司,设计师大谈设计表情设计价值,看起来不切实际。

设计的价值需要结合整体流程、盛业环境,以及背后目标行为来看,他的结果量化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数据观察来判断。

也就是说我们从一开始就站在设计思维的角度来考虑,用户是什么特征,什么习惯认知,我们如何增加用户的关注,并在整个用户参与的流程里,给与设计的辅助,文案利益怎么突出?怎么让用户更容易操作进入下一步,完成整个商业变现环节。

大多数互联网产品在初期会面临一个特别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如何生存下去?很多从0阶段起步的时候为了迅速上线,快速验证这个产品的商业模式、市场价值,完全不考虑设计展现,用户体验,是个简单粗暴的形态,甚至是个很丑的样子。在得到一些验证后,开始迭代调整,在调整中开始注重设计质量,不断优化,也在不断进行更大规模的商业扩张。

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风口的行业,比如共享单车ofo、摩拜、小蓝、小鸣等公司能迅速崛起,因为背后有很多大资本的资金注入。这些迅速崛起的公司在前期为了迅速抢先市场,吸引用户,烧钱等一些补贴手段吸引用户,但最后随着时间推移,商业变现终究抵不过资金的亏损情况,纷纷倒下一批过渡透支的公司,剩下的大头公司也开始牺牲一些方面,倾向了商业变现。

要生存肯定是要思考如何从用户那里进行商业变现。最常见的办法就是产品开始考虑广告资源位扩充,增加弹窗、掉金袋一些新的玩法。比如我们原来品类单一时,只有首页banner,随着内容增加,广告形式开始在浮标、用户的结果页、”我的“页面、消息推送不断露出。

这对用户来说就导致成了一个遍地开花的现象,引起用户的反感,最自然的商业就是挖掘潜在需求,从未知到已知产品形式来潜移默化的转化用户的商业价值,而不是遍地开花的广告行为,就像街头牛皮癣一样影响用户体验。

谈到这里,其实就涉及到设计对社会层面的价值和影响了。这也是开头,我为什么会提到《底线》这个电视剧了。

4、  设计师对社会价值,设计行业的影响:任重道远

设计的价值小到对个人工作效率提升,团队效率质量提升,大到对商业业务提升,甚至对整个社会审美、用户习惯认知改变。

一方面,设计是需要具有创新意识,新颖创意的视觉表达,突破常规的疯狂idea,另一方面,设计需要基于现实业务商业的瓶颈,实现商业价值。

这两者成为大多数设计师在工作中难以平衡或突破的点,比如一些很有创新的idea,却因为业务要在这个季度完成季度目标,开发工期或技术、人力现实原因,不得不采取折中方案,不能实现创新的落地。

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现实落地因素是设计不需要创新的挡箭牌。我们作为设计师,即要脚踏实站在设计角度科学的地帮业务实现目标,又要不断创新洞察新的机会点,并能推进实现。

比如:阿里的中台组件化设计系统、鲁班系统等,也是在基予业务目标实现的同时,推进设计创新,影响整个设计行业对设计系统的认知。

我们身边耳熟能详的苹果、谷歌、特斯拉都是有着很高设计创新意识的公司。但实际上,当前我们就业的社会环境,几乎很少能有公司能理解设计创新,注重设计带来的价值,因为大多数公司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能生存下来就已经很难了,更不用谈投入更多成本进行设计创新了。

这个时代需要有设计创新想法的设计师推进行业的进步,改变用户对牛皮癣广告的认知,改变每个人对设计的尊重与理解。

我们无法改变社会历史前进的步伐,每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终将成为一粒尘埃,但我们都有着推动进步的社会责任与深远意义所在,推动对设计尊重与理解,提高设计的价值,大众审美的意义,任重道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设计泡一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pyp.com/4040.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