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能力建设之管理能力

狭义的「管理」面向团队管理者,而广义的「管理」则面向所有人。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很多事情都要进行管理。小到文件的放置、文件夹管理。大到个人职业规划,都可以纳入管理概念中。

在职场中,设计师不仅仅要完成设计工作,还要与相关人员协作,推进设计落地,并获得相应的设计价值反馈,这些要求设计师具备多方面的管理能力。

本文通过设计师的日常工作,总结了以下3个需要注意的管理事项:

设计师能力建设之管理能力

#01 自我管理

每个公司都有设计师的成长路径,不同的职级对设计师能力要求不一样。初入职场的设计新人,需要对接好工作需求,输出合理的设计方案。而工作多年的设计师,则要从设计角度考虑如何为产品带来正向业务价值,建立设计影响力、推动设计工作效率提升、带动新人成长等等。

因此设计师需要参考岗位标准,有意识地做好设计能力提升。

1、扩展知识储备

虽然设计师的输出成果以界面设计为主,实际上设计师是复合型的岗位。

例如C端产品中常见的Banner设计,设计师要明白业务的核心利益点是什么,或者业务方希望传递给用户怎样的信息,也要知道什么样的信息对用户更有吸引力。在此基础上,结合设计趋势,考虑色彩、动效、信息层级等细节因素,才能更好地完成方案设计。

在B端产品中更是如此,很多时候产品经理的PRD表达的是功能设计,并没有足够的用户场景信息,设计师要从用户场景出发,充分地理解业务需求,才能做出有价值的设计方案,否则设计方案很可能只是将产品功能翻译成为了系统界面。

所以设计师需要横向扩展业务领域,纵向提升设计能力,扩展个人的知识储备,并能够在产品需求中快速应用。

设计师能力建设之管理能力

设计师的知识储备更多地依靠平时积累。例如可以通过行业研究报告、竞品分析,更宏观地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变化,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产品需求;通过设计理论、行业展会学习用户心理、设计方法、提升个人的设计思维;通过团队或者业内设计师交流,解决工作中的设计难题。

2、从输入到输出

除了基础的能力提升,设计师还要注重设计思维提升。

在工作中,设计师会有各种思考、总结复盘,这些都是设计师快速成长的助推器。但是这些思考和复盘通常是散点式、碎片化的,设计师可以尝试着将这些内容体系化,内化为更加深刻的设计思维。例如现在很多大厂都有设计公众号,要求设计师定期输出设计文章。不仅仅是为了打造设计团队的影响力,设计师在文章写作中也会有全新的收获和提升。

所以设计师可以借助各种工具,例如公众号、语雀、设计网站等建立和输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02 设计过程管理

设计师的日常工作大概可划分为3个阶段:需求沟通、设计执行和设计输出。最关键的就是需求管理和项目管理。搞定这两项,设计师基本可以保证高效地完成设计工作。

1、需求管理

在我看来,需求沟通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准确的需求输入才能保证设计输出的准确性。

1)需求的合理性判断

很多时候,即使是产品经理也无法保证需求是真实准确的,有些需求可能只是为了验证可行性。或者需求过于偏重功能设计,没有从实际的用户场景出发,存在一些问题点。所以设计师要有一定的方法,对需求做出合理性判断。

首先要了解需求来源,确认需求目标,了解需求背景;然后从设计的角度,从用户角色、场景的角度重新审视需求,为产品经理提供一些建议,弥补需求的不足,推动产品优化方案。

2)需求内容的确认

PRD是最重要的需求材料,决定了设计师应该做什么。但是有些时候产品经理没时间提供完备的PRD;有时候产品经理只是向设计师口头传达需求,设计师产出原型方案完成评审后,产品经理将原型图插入到PRD中输出给开发人员,这样的PRD主要是面向开发人员的。

因此设计师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能力理解和分析需求,主动与产品经理确认相关问题。为了提高沟通效率,可以逐条记录问题点,并备注自己的分析和思考。保证设计执行前,能够解决掉80%的需求疑问点,从而减少设计方案的无效返工。

2、项目管理

1)需求排期管理

产品需求提交给设计师后,设计师需要主动确认交付时间点,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设计延期风险。另一方面,产品经理可能会要求设计师预估工作量,给出设计排期。此时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需求沟通、方案评审及修改时间等。

有些时候,设计师并不是负责单一产品线的设计工作,可能会面临多任务并行的场景。设计师需要与产品经理明确优先级排序,合理安排设计任务排期。如果无法协调时,需要积极向上反馈,争取团队内、外部的设计资源配合。

如果需求发生变更存在延期风险,也需要在项目组内部及时反馈,同步给所有相关人员。

2)设计完整性

在大厂中,工作流程比较完善,设计师的工作职责也比较明确。但是转型中的传统公司,或者规模较小的企业,对设计师的工作内容并没有明确的流程规范,甚至没有设计评审流程,设计师只要完成方案设计就结束了。

短期来看,设计师工作确实比较轻松,只要专心完成设计任务就可以了。长期来看,设计方案无法很好落地,产品体验无法保证、甚至失控,最终影响最大的必然是设计师。

所以设计师需要主动完成工作闭环,跟进开发,做好上线前的设计测试验证,以及上线后的用户反馈,或者定期开展设计走查。某些产品还要收集上线后的数据,验证和改进设计方案。

3)设计平衡性

设计师首先要保证用户体验,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设计方案也不能只考虑用户体验,还要兼顾业务需求的商业目标。只有做到两者间的平衡才是有价值的设计方案。

设计师能力建设之管理能力

另一方面,设计师主要的任务是基于对需求的充分思考,尽可能地为产品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追求完美的设计方案。因为交互、视觉设计方案多种多样,需要根据产品资源、执行效率、投入产出比、版本迭代计划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当前用户场景下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案,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完美的用户体验。

适当的妥协让步是设计平衡性的必然选择。即使设计方案无法完全落地,深入的分析思考过程也会让设计师受益匪浅。

#03 对上管理

我个人认为这是比较难的,甚至是最难的。如果企业设置了专门的设计团队,设计师的日常工作都会经过内审、外审等,整个过程有比较好的流程规范保证。在评审汇报中,设计师的工作亮点、设计成果就能够得到显现和认可。

评审时,设计团队领导作为直接领导,双方有共同的对话基础,有些内容点到即可。并且团队领导也有意愿、有时间听取设计师的工作汇报,这也是领导的管理职责所在。

而对于没有团队的设计师而言,本该顺畅的对上管理会碰到更大的困难。

1)时间不充分

作为名义上的领导,只是代管角色,本身有其他核心工作任务,对设计工作可能并不积极。当设计师主动做些设计推动,需要向上汇报时,可能需要提前排队预约,甚至会被要求让位其他工作事项。

如果设计师不做汇报,代管领导根本不知道设计师为产品做了什么贡献。设计师的调研、分析、思考就都成了空谈,最终的价值不过是界面上的按钮和表格。辛苦到头,个人绩效根本就没有保障。

2)专业度不够

设计师可能会被划分在开发团队或者产品团队,负责人在设计方面并不专业。在他们看来,一些设计优化可能就是在浪费时间,或者完全没有必要。没有上面的领导支持,设计师的工作就难以开展。

3)沟通不畅

领导比较忙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些设计问题,不会亲自找设计师,而是随口对身边人员一提,接着信息被层层转发,容易造成理解偏差、信息缺失等问题。设计师需要二次确认,但是由于时间、空间等多重因素影响,很可能导致后续的沟通不畅。

4)政出多门

没有设计团队的设计师,往往会受到来自不同岗位领导的节制。每个领导会有自己的主观想法,设计师就会无所适从。所以在小公司中,设计师不能单打独斗,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首先要打动身边的产品经理,让他能够感受到设计的力量和价值。如果当产品经理遇到设计问题,总是来找设计师商量,说明设计师已经获得了认可。

其次就是争取更多的合作机会,例如参加产品经理的需求评审会。利用设计评审会建立自己的设计影响力,深度参与研发流程,与更多项目人员产生工作联系等等。

而在向上汇报的关键环节,设计师可以拉上产品经理一起,加重报告整体的分量,更容易获得领导的认可。

总结

最近这几年,企业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更加注重员工产生的个人价值。最大的感受就是只做纯粹的设计师,发展之路会越来越窄。未来,设计师做好个人管理将至关重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设计泡一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pyp.com/3483.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